当前位置: 首页 > 考研心得 >

留学生活经验:为大学招生改善你的社交媒体 留学生经验:留学生活遭遇emo瞬间怎么办?【上】

|

繁重的学业压力

 

提到留学生的焦虑来源,首当其冲的就是繁重的学业课业和考试压力。很多同学在出国前,把海外的校园生活想象得比较美好,等到了学校正式开启学院之旅才发现等待他们的并不是酒吧、夜店和环球之旅,而是图书馆、自习室和实验室“三件套”,数不完的随堂测验、小论文、小组作业、考试扑面而来,熬夜赶作业做练习也成了家常便饭。

 

而且,很多国外高校特别是名校,对学生的作业成绩、出勤率甚至是上课心态等方面考核都相当严格。一不留神晚交作业或者是缺课,就容易影响GPA成绩,导致挂科甚至是收到学术警告。以英国为例,延迟提交作业就有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尽管英国各所学校对延迟作业提交的宽限日期都作出不同的规定,但不管晚交多久,轻则扣除部分学分,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学分清零挂科。而且并不是所有院校都支持补考,像爱丁堡大学的一些专业就不支持“补考”毕业论文,对于研究生,论文如未达到规定学分,基本就与学位证书无缘了。

 

因此,课业考试这种持续性的压力,会使很多留学生在适应海外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产生焦虑崩溃等负面情绪。

 

适应环境和社交孤独

 

身处异乡的留学生,还面临着适应文化环境和调整社交方式的问题。周遭环境的改变,使留学生要从行为、生活方式甚至是价值观等方面做出全面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挑战。首先,要适应语言环境。出国留学的同学都会经过语言考试和培训,可是经历了这些并不意味着在留学国家就可以无障碍交流。

 

再者,要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差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起居饮食到行为方式,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有的留学人员在出国前在这方面没有做太多的知识储备,或是到了当地但缺乏一定的文化认同和共情,再或是个人性格和爱好等原因,不愿意走进当地的环境中社交和沟通,有的人萌生出了强烈的孤独感,也有的人选择和自己的中国同学扎堆,这样既不利于语言与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有损个人的心理健康。

 

就业压力

 

近两年来,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留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对于那些有留在留学国家就业意愿的学生,在兼顾毕业论文、签证事务的同时,还在关注所在国家对国际学生当地就业的政策项目和招聘信息。但不是每个国家每年都有合适的项目和职位,相当多的国家还是更愿意雇佣本地人,因此选择在当地就业的留学生也面临很大考验。

 

与此同时,留学生归国就业意愿也在不断增强。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针对2021年海归大数据分析的报告,2021年预计回国就业学生首次超过百万,达到104.9万人,同比增长35.00%。而国内招聘平台发布的《2021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也显示,2021回国求职留学生数量保持疫情后高位,回国意愿增强已是趋势。

 

然而,归国就业的留学生面临的是与国内高校超过1000万毕业生同台竞争的局面。相较于国内毕业生,有些海归毕业生缺乏对国内市场的认识和工作经验,抑或是对自身定位不准确,这些都有可能让他们在本就拥挤的就业市场进退失据。

 

此外,高昂的留学成本,父母家人和社会舆论的更多希冀,这些也让留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时背负了不小的“包袱”。在这些内力和外力的共同催化下,有的留学生自然而然感到焦虑,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